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1 22:38:01  浏览:821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

吉林省长春市人大常委会


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

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9号


  由长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4年12月15日通过,经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05年3月31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5年5月10日起施行。

                            2005年4月18日

  第一条 为了保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职权,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重大事项,是指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须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讨论决定和须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的事项。

  第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集体行使职权。

  第四条 本行政区域内的下列重大事项,应当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由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相应的决议或者决定:

  (一)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在本市的遵守和执行所采取的重大措施;

  (二)根据中共长春市委的建议,应由市人大常委会决定的事项;

  (三)依法治市和普法的五年规划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事项;

  (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

  (五)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部分变更、预算的调整方案和决算;

  (六)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以及总体规划的重大调整,包括重要城市设计,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公园和重要绿地、湿地等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的重大调整和变更;

  (七)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与资源保护、生态与绿化建设、土地利用、农业与农村、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

  (八)市人民检察院派出机构的设立或者撤销;

  (九)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根据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

  (十)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不同意检察委员会多数人的决定而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的事项;

  (十一)确定本市纪念性节日;

  (十二)同国内外城市缔结友好关系;

  (十三)决定授予地方的荣誉称号;

  (十四)确定和变更城市重要标志物;

  (十五)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逮捕、刑事审判或者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

  (十六)撤销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决定;

  (十七)撤销市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十八)市人民代表大会交由市人大常委会决定的事项;

  (十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市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五条 本行政区域内的下列重大事项,应当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进行报告,必要时由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一)贯彻宪法、法律、法规和上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的情况;

  (二)本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

  (三)市本级总预算执行、预算外资金的收支和管理情况,市本级预算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

  (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环保专项资金、扶贫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和教育经费、教育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的重要情况;

  (五)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六)经济建设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情况;

  (七)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与贸易的重要情况;

  (八)财政性资金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实施的重要情况;

  (九)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的重要情况;

  (十)城市总体规划的执行和管理的重要情况;

  (十一)涉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利益的重要情况;

  (十二)本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情况;

  (十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工作措施和改革方案及其实施的重要情况;

  (十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情况;

  (十五)特大安全事故和社会影响大的突发性、灾害性事件的处理情况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方面的重要情况;

  (十六)本市司法改革和行政监察的重要情况;

  (十七)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审判、检察工作的重要情况,包括有关危害严重、影响重大的案件的检察和判决情况,以及纠正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的案件等情况;

  (十八)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质询案,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就重大案件依法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控告、申诉的办理情况;

  (十九)法律、法规规定和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六条 本规定第四条、第五条所列重大事项,需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或者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应当以议案、报告的形式提出。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有关重大事项的议案。主任会议提出的议案直接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市人民政府和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提出的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提出的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是否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要求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有关重大事项。专门委员会和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要求报告的有关重大事项,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有关重大事项的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

  第七条 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重大事项的议案、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该重大事项的基本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与该重大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三)该重大事项的决策方案或者可行性说明;

  (四)与该重大事项有关的统计数据、调查分析等资料。

  第八条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重大事项时,该重大事项议案或者报告提出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到会作说明。

  第九条 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重大事项的议案、报告,一般应当在每年年初提出建议议题,并纳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的重大事项议案文本和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重大事项报告文本,应当在常委会会议举行前十五日送交常委会办事机构。

  在特殊情况下提出的重大事项议案或者报告,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同意,可以不受本条规定的时限限制。

  第十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对本规定第四条所列重大事项,应当自收到有关议案之日起,两个半月内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批准或者决定。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对本规定第五条所列重大事项,应当在收到有关报告后,决定是否提请最近召开的一次市人大常委会议听取和审议或者书面印发常委会会议审议,并根据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提出是否作出该报告的决议、决定的建议。

  第十一条 市人大常委会关于重大事项的有关决议、决定,由常委会办事机构在常委会会议闭会后七日内送交报告机关。

  第十二条 市人大常委会关于重大事项的有关决议或者决定,由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贯彻执行,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执行情况。

  第十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应当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对常委会作出的有关重大事项决议或者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必要时,主任会议可以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第十四条 依照本规定,对应当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的重大事项,有关国家机关擅自作出决定的,市人大常委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予以撤销并责成有关机关对责任人员予以批评教育、责成书面检查或者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五条 依照本规定,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的重大事项,有关国家机关不报告的,市人大常委会责令限期报告;对报告不实或者隐瞒实际情况的,责成有关机关对责任人员予以批评教育、责成书面检查或者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 依照本规定,有关国家机关对市人大常委会关于重大事项的决议、决定拒不执行或者拖延不办的,市人大常委会可以依法进行询问、质询和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并可以依法撤销有关责任人员职务。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5年5月10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管理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文件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安监管管三字[2002]9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各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北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


2002年以来,部分民用爆破器材使用单位,特别在一些煤矿,爆破器材丢失、被盗案件连续发生,严重危及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暴露出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管理尤其是使用环节上存在重大隐患。国务院领导同志非常重视,多次做出批示,要求加强爆炸等危险物品的管理。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2]52号)。为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和国办发[2002]52号文件的精神,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的有关法规与安全规范,严格民用爆破器材等危险物品的监督管理,预防爆炸事故及民用爆破器材丢失被盗案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督促民用爆破器材从业单位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为契机,结合民用爆炸物品专项整治,依法督促爆破器材从业单位建立健全民用爆破器材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防范措施与管理责任,确保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使用、运输、储存等全过程的安全。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民用爆破器材专项整治工作。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民用爆破器材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些地方民用爆破器材管理基础薄弱特别是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充分认识开展民用爆破器材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坚决克服松懈、麻痹和厌战思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针对本地区、本系统民用爆破器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地、有重点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三、加强民用爆破器材专用储存仓库、储存室的管理。储存民用爆破器材的仓库、储存室必须达到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特别是对内、外部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要采取限期搬迁或限量储存等措施;严格仓库的保管、看护制度,落实人防、技防和犬防等措施;严格人员和爆破器材出、入库检查登记制度,收存和发放爆破器材必须登记;健全使用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严防民用爆破器材丢失和被盗。

四、加强民用爆破器材储存的监督管理。生产、经营、运输、储存和使用民用爆破器材的单位,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规及行业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岗位责任制,尤其要建立健全单位负责人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依据《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监察的有关法规,加大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单位的监督监察力度,狠抓储存管理责任的落实。对责任不落实造成民用爆破器材丢失、被盗或发生爆炸事故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二00二年十一月八日




广州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广东省广州市政府


广州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广州市政府


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推进本市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是该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实施行政执法证件的管理机构。
第三条 凡在本市依法直接进行社会管理活动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的执法人员(有行政执法任务的处室、科、股、所、站、队等的在编行政执法人员),一律使用广州市行政执法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持有国务院及其工作部门、省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
门制发的证件除外。
各区、县(含番禺市,下同)人民政府及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法制机构的工作人员,统一使用广州市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
第四条 广州市行政执法证和广州市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由广州市人民政府统一制发,实行统一编号。具体工作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局组织实施。
第五条 行政执法人员,须经区、县以上人民政府(含区、县人民政府)或本市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含本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培训、考核、审查合格后,方可发给证件;新录用的行政执法人员还须试用三个月后方可发给证件。
行政执法监督人员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培训、考核、审查合格后发给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
第六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区、县人民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证件的申请、报送、领取、分发工作,由区、县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及其直属单位、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证件的申请、报送、领取、分发工作,
由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负责。
第七条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的申请、报领,由区、县人民政府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直接到市人民政府法制局办理。
第八条 区、县人民政府和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应建立本地区、本部门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证件的管理档案。
第九条 行政执法证件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件遗失的,遗失者所在单位应及时登报声明作废。办理补证时由遗失者所在单位出具证明,并附报纸刊载的遗失声明复印件申报补证。
第十条 持行政执法证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的人员调离本单位时,应将证件交回本人所在工作单位,并及时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局注销。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或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在执行公务时须出示行政执法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件,严格依法履行行政职权。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暂扣其行政执法证件三十天以下:
(一)被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的;
(二)徇私舞弊袒护违法者的;
(三)利用执法权进行敲诈勒索的;
(四)故意作出错误裁决的;
(五)越权执法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不出示行政执法证件被群众投诉达三次以上经调查属实的;
(七)其他违法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吊销其行政执法证件;
(一)受到刑罚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二)被暂扣行政执法证件三次以上的;
(三)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将行政执法证件交给非执法人员使用的;
(五)不适宜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
第十四条 市、区、县、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和市、区、县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按隶属关系,有权暂扣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五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按隶属关系,有权吊销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证件。区、县人民政府和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吊销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证件的,应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局备案。
第十六条 吊销、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应登记立案、调查取证、制作吊销、暂扣决定书,并归档。
第十七条 吊销、暂扣行政执法监督证件的,参照吊销、暂扣行政执法证件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或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对吊销、暂扣证件不服的,按隶属关系可向市、区、县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申诉,市、区、县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接到申诉后应当复查,如发现确有错误的,应当及时纠正。
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证件实行年审制度,具体由区、县人民政府及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负责,并将年审情况及时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局。
年审内容:
(一)对吊销、暂扣证件和不服吊销、暂扣证件的申诉案件逐一进行核查;
(二)检查证件有否涂改或损坏;
(三)证件所载内容或事项是否需要变更;
(四)其他需要审查的事项。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1993年6月15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